共25题,约9800字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2006年春学期第二次规范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偏裨 裨益 麻痹 稗官野史 纵横捭阖
B. 瞋视 嗔怒 寒伧 瞠目结舌 不逞之徒
C. 请柬 信笺 缄默 疏不间亲 间不容发
D. 奉献 讽谏 逢迎 冯虚御风 锋芒毕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亵渎 惊皇失措 玷辱 恬退隐忍
B. 潦水 满门抄斩 谛听 倍道而行
C. 搭讪 天理招然 癖好 顿开茅塞
D. 笑靥 磬竹难书 惬意 投机倒把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B.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C.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真挚感情。
D.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十年”。(《史讳举例·序》)
4. 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__节约,反对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③_______那些有较大难度的题目一定要真正理解,_______应做到举一反三。
A.力行 界限 关于\甚至 B.厉行 界线 对于\而且
C.厉行 界限 对于\甚至 D.力行 界线 关于\而且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B.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靠耳提面命、口头施教,而不注意综合运用各种电教手段,通过声音、图象等再现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
C. 五月的香格里拉,野花遍地,满眼缤纷,真是秀色可餐。
D. 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处心积虑的人,为我国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要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
B.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C. 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D. 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它极其珍贵的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
“和而不同”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先秦,“和”与“同”是两个使用得很多的范畴。“和”与“同”的区别最早见于两部古籍——《左传》与《国语》。在这两部书中,初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还指出了“和”与“同”的三个区别:第一,“和”是众多的统一;“同”是单一的重复。第二,“和”的统一是化合,各种参与“和”的元素并不消失,事物原有的性质与形态均存在。第三,“和”具有创造性,“和”的统一产生新事物,故“和”是发展之本、前进之基、生长之根;而“同”只是同一事物的相加,不产生新事物,故不具备创造性、再生性、持续发展性。在“和”,一加一等于二,又大于二。而在“同”,一加一只是等于二。
“和而不同”在应用层面上,成为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说的是交友的原则。朋友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圈,如何交友,有许多重要的伦理原则。在伦理学上,“和”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既然是朋友,当然要互相帮助,不分彼此,但不能因为是朋友就什么都干。原则性是必须坚持的。朋友之间只是讲“同”,就没有原则了。好事做,坏事也做,如若朋友中有人陷入罪恶,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同流合污。这些年揭发的反腐大案,基本上都是一窝一窝的,除了利益相关外,在交友原则上讲“同”不讲“和”也是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得好:“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审美理想。作为美学命题,它不仅揭示了美的事物现象上的特点,也揭示了美的本质。“美是和谐”是中西美学共同的观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美在于一种数的和谐。人间的音乐实质上只是这种和谐的摹仿,它的原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