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9 14:30: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18.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1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赏析
  似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补充资料
  【教材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选自粤教版选修一《咏史诗三首》,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咏史诗,这是刘长卿遭贬时,路经贾谊的故宅,面对衰败落寞的凄凉情景,内心产生无限感慨,即兴抒发作者的家国兴亡之叹和对贾谊的凭吊惋惜之情的作品。
  学生此前已接触过一些咏史诗并学习过贾谊的《过秦论》,对诗歌类型和作者有初步的感知,理解上不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以《长沙过贾谊宅》为细读个案,同时联系其他同类诗歌,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咏史诗的鉴赏和写作方法,增强学生鉴赏咏史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学习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古人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审美熏陶,培养他们的家国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诗的特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教学四环节】
  美读——美品——美悟——美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