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12290字。
8 井陉之战
本文节选自《淮阴侯列传》。韩信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历史人物,但他的才能却是在楚汉战争中发挥出来的。他本是淮阴一个流荡青年,贫无以食。秦末动乱,先投靠项羽,未得重用,又投奔刘邦,但仍未被重用而逃离,后经萧何推荐,得以举拔为大将,由是感激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从彭城败逃,靠韩信在京、索间挫败项羽,才稳住了楚汉相争的阵脚。然后,韩信率领一支队伍,开辟北方第二战场,以少胜多,取得了攻打魏、赵、燕、齐的胜利,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最后与刘邦会师,在垓下歼灭了项羽。
井陉之战是韩信辉煌战例中的精粹。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翟王、魏王相继叛汉。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韩信运用计谋,俘虏了魏王,平定了魏地。然后向东北进攻赵国和代国,摧毁代国之后,汉王抽掉韩信精锐部队,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则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井陉口。广武君向成安君献计,成安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两千名轻装骑兵,在山上隐蔽观察赵国军队,等候时机,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汉军前后夹击,打败了赵军,活捉了广武君。众将献上首级向韩信祝贺时,韩信才说出取胜的秘密,汉将们由衷地佩服他。
一、字音
井陉(xínɡ) 翟王(zhái) 木罂缻(fǒu)
荥阳(xínɡ) 后爨(cuàn)
二、通假字
①禽夏说阏与 禽,同“擒”,捉拿
②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戏,同“麾”,军队中的帅旗
③亦已罢极 罢,通“疲”,疲惫
④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萆,同“蔽”,隐蔽
⑤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详,同“佯”,假装
⑥背水陈 陈,通“阵”,布阵
⑦兵法右倍山陵 倍,通“背”,背后
三、一词多义
(1)下①信之下魏破代 动词,攻克②欲东下井陉击赵 动词,去
(2)疾①归视亲疾 名词,疾病②若疾入赵壁 副词,迅速地
(3)绝①即绝河关反汉 动词,切断②从间道绝其辎重 动词,断绝
(4)以①以信为左丞相 介词,把②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介词,用③诣荥阳以距楚 连词,表目的,来④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动词,带领
(5)与①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介词,和、跟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连词,和
(6)而①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连词,表转折②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连词,表修饰③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连词,表目的,来④赵军望见而大笑 连词,表承接⑤壁皆汉赤帜,而大惊 连词,表因果,因而
四、古今异义
①其实不过数千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②愿君留意臣之计
古义:仔细考虑。
今义:注意,小心
③广武君策不用
古义:不被采用。
今义:不必要,不需要。
五、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①引兵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②北击赵、代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③欲东下井陉击赵 名词作状语,向东
④鼓行出井陉口 名词作状语,以击鼓的方式
⑤师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成安君,儒者也 判断句
译文: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
②汉之败却彭城 省略句
译文:汉军(在)彭城败退。
③坚营勿与战 省略句
译文:坚守军营,不与(他)交战。
④必为二子所禽矣 被动句
译文: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
⑤广武君策不用 被动句
译文: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采纳。
⑥何以加之 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