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85
- 资源简介:
共26张,另有教案和朗读文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1.了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重难点)
2.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重点)
4.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 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考试都得近百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启示。
二.解题、作者、写作背景
解题: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文题既是标题,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写作背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有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三.交流预习内容
生字词的读音和词语意义。
朱熹(xī) 肇(zhào) 怡(yí)情 华裔(yì)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瞭liào望:登高远望。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
缅miǎn怀:指远怀;追念;怀念。 激变:急剧变化。
探察:探听查看。 探讨:探究讨论。
彷徨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格物致知:探察事物,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cu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
四.默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学法指导:
1.学生快速默读原文,圈点批注。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勾画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