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空中课堂笔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18 11:04: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70+12100+8310字。

  河南省空中课堂笔记——文言文专题
  卷面占分:19分,但重要性不可小觑。
  考察题型:选择题:10.断句、11.文化常识、12.分析概括   3*3=9分
  主观题:13.翻译   5*2=10分
  10、12、13,考察点均为翻译能力,so,文言阅读关键在翻译,而翻译的关键在字词。
  知识点:
  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从词语到语法结构直接对译,要将原文字句落到实处;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它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把原文词语、句子结构作适当改动或灵活处理。一般来说,“意译”是在难以“直译”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2、评分标准:关键词+大意
  示例:《汪应辰传》
  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庄重沉稳)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诗文对仗,对对子)应声(随着声音,形容快速)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夜以继日,晷,日光,成语“焚膏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原题回放:博士1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 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 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解析】选C项。“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或长管”错误。【博士】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相关知识:学士1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双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B. 学士,古代官职名称,一般负责管理与教育相关的事务。
  C. 流火,是指大火星下行,农历七月暑气已经退去,天气不再酷热。
  D. 更,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通常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
  【解析】选B。作为官名,学士是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的官
  ……
  散文:形散神不散,内容包罗万象,风格类别多样。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散文的考察方向和考察内容。
  2、理清高考散文的试题类型和答题思路。
  3、进一步优化答题思路和语言。
  专题基本内容:
  考纲变化、课标要求             考什么
  设题梳理             怎么考
  解题思路、失分原因、复习提示             怎么答
  考纲变化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六部分第十五条“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中说明: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2、必修课程学习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
  ……
  示例: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砺锋培卓测试(四)15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谁能平定淮河的风波,听说李六你即将去那上任。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李六你不仅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而且善于谋划,一定能够谈笑间消解兵戈。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剑戟埋没在尘土中,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谈,想要腾飞其实不在于水的多少。颈联运用比喻,将朋友和自己比作受埋没之人才,表达了对朋友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的期盼之情。
  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砣。
  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补充注释:此诗写于江州司马任内,诗人遭遇贬官,职微位轻,对李景俭之任有称羡之意。①奏记:汉时朝官对三公、州郡百姓或僚佐对长官陈述书面的意见叫“奏记”,至六朝尚沿用。“奏记”文字多出于高手。②谈笑解兵戈:《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齐人,周游列国至赵,适逢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使者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赵平原君犹豫未决。此时鲁仲连出面,向辛垣衍陈述利害,经过反复辩论,终于说服魏赵两国不尊秦为帝。秦将闻之,为之“却军(退军)五十里。”南朝齐•左思《咏史八首》之三:“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③行军司马:职官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相当今参谋长的职务。
  15.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