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练习题1
-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第六单元
二十三 劝学
一、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 靛( )青 蓼( )蓝 木直中( )绳
② 槁( )暴 跬( )步 知( )明而行无过
③ 骐骥( ) 驽( )马 尝跂( )而望
④ 镂( )空 锲( )而不舍 六跪二螯( )
2.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中间;輮:使……弯曲)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跂:跳起来;博见:见得广)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绝:横渡)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无以:不能)
3.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劝学》中“劝”的含义为 。其作者是 , 后期赵国人,它是古代著名的 家,先秦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收在《 》里。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一)课内阅读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6~10题。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
7.在“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
。
8.“积山成土,风雨兴焉;……用心躁也。”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说说下面各个句子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
① 积山成土,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修辞手法为: 。
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修辞手法为: 。
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修辞手法为: 。
9.《劝学》多用比喻,以喻代议是其特点,下列各项的比喻不属于正面设喻的是( )。
A.金就砺则利。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积山成土,风雨兴焉;……用心躁也。”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