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5550个字。
2006年春八年级(下)期中试卷(实验班)
语 文
命题:龙中 可风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一)(二)(三)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6分)
1、 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陨(yǔn)落 倏(shū)然 肆无忌惮 无所事事(事情)
B、讪(shàn)笑 叱(chì)骂 忧柔寡断 触目伤怀(心)
C、蛊(gǔ)惑 怯懦(rù) 毛骨悚然 义愤填膺(胸)
D、褴褛(lǚ) 牝(pìn)马 岿然不动 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
2、 古诗句默写。(10分)
⑴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⑵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用“ , 。”两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苦于没有途径的心情。
⑶《醉翁亭记》中描写夏、冬两季景色的句子别是 , 。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其中“进”是指 ,“退”是指 。
⑸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梅”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 , 。
3、 仿造示例,造两个句子。(2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4、口语交际。(2分)
相传有位秀才拿自己的文章给纪晓岚看,纪晓岚看了后,觉得很糟,又不好直说,于是在文章末尾写了两句咏物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时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一)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中点明季节、环境的词语分别是 、 。(1分)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山间社会生活的幽静。
D、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全文以“ ”、“ ”二字提挈全篇,其中“ ”是表象,“ ”才是实质,从而体现全文的主旨 。(5分)
8、“伛偻提携”运用了 修辞手法,“伛偻”是指 ,“提携”是指 ,与《桃花源记》中的“ ”用法相同。(2分)
9、翻译“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分)
译文:
10、与“杂然而前陈者”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康肃笑而遣之
C、溪深而鱼肥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走近森林(12分)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