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字。
金庸谈艺录
左右
电影高远,霞光万丈,昨日薄暮时分,大侠金庸翩翩又临宝岛。喜爱金庸小说的旧
友和知音,特别趁机和他相聚晤谈。初秋夜凉,灯影曳曳,颇有几分西窗剪烛的意趣。
一年不见,大侠风采依旧,健谈依旧。满座佳朋,话题却总环绕着他,因为总也出不了
他的多才、多识和多学。
话题先从他去年看的一出戏说起。因着那出戏的的谈兴,倒引伸出一个大家都很好
奇的问题;“同样是对古代社会的部分反映,民间戏曲是否提供了武侠小说某些素材或
张本呢?”
“武侠小说的创作的确是在试图逼近古代的社会。”金庸先生缓缓说道:“从历史
的资料里,我尽可能地把所接触到的生活层面包括进去,其中也许还包括文人们琴棋书
画、诗词歌赋的情怀,这是就生活面而言。然而就艺术的造型来说,传统的戏曲和现在
的小说中间就差异显然了。”
“京剧是世界上最丰富亦最艰难的舞台艺术。在表现的技巧上,有歌唱,有说白,
还有武功和杂技——当然这已经是十分粗略的说法了。举目世界,没有其他的舞台艺术
能够如此面面俱到,歌剧的女高音常是体态臃肿的胖子;芭蕾舞星也不会有演唱的禀赋
或机缘。然而从发展的形式上看,京剧可能有某一方面的缺憾,却正是和小说难以契合
的地方。”说着,他赫然一笑,像是为什么而抱歉着了:“在过去,舞台的照明设备不
健全,音响效果也未必好,脸谱便往往成为人物造型上最重要的条件。演员一登台,善
恶分晓、忠奸毕露——而且往往很难将人比较复杂的个性呈现出来,仅止于典型式的划
分。这对反映人生来说,是比较粗糙的。一般说来,京剧或者其他的民间戏曲的目的,
也未必是在通过一个戏剧化的故事来表现人生,或许它的重心在于歌舞与表演艺术本身
的成就。小说则不然了。但是我仍然要强调:从民间艺术中即使未曾直接吸取些什么,
间接的启发和影响于我而言却是难免的。”
金庸先生的一番见解便是如此谨慎温婉地娓娓道来,即使在论断时也一样:“中国
的艺术大约都是互通的。有很多国画大师喜欢去看京剧,他们能从舞蹈之中捉摸作画的
灵感,那也许是一根线条,或者一个笼统的轮廓,但是‘美’的印象是鲜明而且流通的。
在我创作的过程当中有时也有类似的体悟,就拿武功来说,当它臻于化境,便自然成为
一种艺术了,所以我曾用书画之道解释一些招式,也是不足为奇的事。”
“喜欢把一切事物圆融浑化,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罢?甚至将人生哲学也纳入艺术
或武技之中,这是非常独特的解释。”
谈到人性以及民族性,金庸先生神色一振,叙说起他的作品《鹿鼎记》,和它的主
人公韦小宝。
“写作这部书时,我经常想起鲁迅的《阿Q正传》所强调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的意念在中国的确相当悠久而旦普遍,但是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有时走访国
外,我也常发现,几乎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有他们精神胜利的方式。所以我试图从另一个
角度去探索中国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在传统的说法里,道德总是被强调着: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