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3份)
- 资源简介:
共23份。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共23份)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41.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2.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3.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4.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5.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6.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7.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8.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29.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0.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1.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2.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3.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4.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5.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6.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7.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8.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39.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40.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42.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43.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10444.doc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学法指导
1.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假如让你写家乡的冬天,你会怎么写呢?不论你会怎么写,请带着你对该问题的思考,再去读《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2.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味老舍先生所刻画的风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济南的冬天是一幅水墨画,请你尝试着将画境在笔下勾勒出来;3.试着阐述老舍先生所描写的冬天的特点;4.划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简要分析修辞手法在作文时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 ()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
济南()镶上()髻()看护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