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ppt(11份)
-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课件教案练习单元综合测评(打包11套)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1陈情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9153.doc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1陈情表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39.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2项脊轩志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40.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2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9154.doc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3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41.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4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42.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4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9155.doc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单元导读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43.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单元序列写作二教案苏教版必修5 29156.doc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单元序列写作二课件苏教版必修5 291344.ppt
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29157.doc
陈情表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两篇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剧本,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本单元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提示,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第二板块,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提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陈情表》
忠义与亲情,面对命运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虽为“亡国贱俘”,却不卑不亢,甘于清贫,婉拒帝王之邀,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虽说是“乌鸟私情”,实则为至孝之举。李密是幸运的,崎岖艰难的人生路上有祖母的精心呵护;祖母是幸福的,疾病缠身的晚年有李密的不离不弃。《陈情表》用孝义和恩情交织出一个个爱的闪光点,为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
《项脊轩志》
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清瘦的身影,撕扯你孤独的心灵时,你就会忆起曾经的那一份欢乐,那一份热闹。恰是这些,会使你的眼睛流泪,会让
……
项脊轩志
一、读准字音
(1)栏楯( ) (2)修葺( )
(3)栖息( ) (4)偃仰啸歌( )
(5)先妣( ) (6)万籁( )
(7)老妪( ) (8)呱呱而泣( )
(9)阖门( ) (10)渗漉( )
(11)象笏( ) (12)冥然兀坐( )
(13)异爨( ) (14)姊( )
(15)垣墙( ) (16)长号( )
(17)婢女( ) (18)扃牖( )
[答案] (1)shǔn (2)qì (3)qī (4)yǎn (5)bǐ (6)lài (7)yù (8)ɡū (9)hé (10)shèn (11)hù (12)wù (13)cuàn (14)zǐ (15)yuán (16)háo (17)bì (18)jiōnɡ
二、一词多义
(1)得①不能得日( )②得不焚( )
(2)当①他日汝当用之( )②以当南日( )
(3)殆①殆有神护者( )②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篇》)( )③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④丧失殆尽(成语)( )
(4)过①日过午已昏( )②从轩前过( )③有过之,无不及(《论语》)( )④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
(5)之①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④先妣抚之甚厚( )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6)于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室西连于中闺( )③其制稍异于前( )
(7)为①始为篱,已为墙( )②南北为一( )③相为应答( )④轩东,故尝为厨( )⑤余既为此志( )
(8)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娘以指叩门扉( )③比去,以手阖门( )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⑤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答案] (1)①动词,得到、获得 ②动词,能够、可以 (2)①副词,应当 ②动词,挡住 (3)①副词,大概 ②副词,危险 ③同“怠”,形容词,懈怠 ④副词,几乎,差不多 (4)①动词,超过 ②动词,经过 ③动词,超过 ④名词,过错 (5)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③助词,的 ④代词,她 ⑤助词,的 (6)①介词,在 ②介词,和 ③介词,和,跟 (7)①动词,砌 ②动词,构成 ③介词,对 ④动词,是
⑤动词,写 (8)①连词,来 ②介词,用 ③介词,用 ④连词,来 ⑤介词,凭
三、词类活用
(1)垣墙周庭 ( )
(2)乳二世 ( )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
(4)执此以朝 ( )
(5)东犬西吠 ( )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②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侧、勒、努、超、策、掠、啄、碟,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点一画,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④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做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相通的。
⑤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