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8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22 20:50: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7张,另有教案。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上课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3. 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教学重点
  1. 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考试都得近百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呢?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板书标题、作者)
  二、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作者是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使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肇(zhào)    缅(miǎn)怀 探索(suǒ)   毅(yì)力    彷徨(pánghuáng)  袖( xiù)手旁观
  瞭(liào)望   华裔(yì)    堕(duó)落  干燥(zào)   出类拔萃(cu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2)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3)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5)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三、 整体感知
  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1)“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明确: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知,知识、认识。
  “格物致知” 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3)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一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的     
  二这是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学法指导:
  1.学生快速默读原文,圈点批注。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各段的关键句、过渡段、过渡衔接的词语等。
  2.小组交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