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06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0 6:26: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6210字。 
济南市历下区初二语文期中测试题(2006.4) 
一、积累与运用(共16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①解剖(     )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 
②一绺绺(    )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③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    )劳为耻。 
④在最后一瞬(    )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⑤让机算机像人一样“能听会说”,是人类多年以来mènɡ  mè yǐ qiú          的目标。 
2.默写。(8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超逸情怀的诗句是: 
                         ,                     。 
⑤《五柳先生传》中赞语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           
3.阅读下面文字,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发表你的看法。  
  ①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选自2006年3月《上海教育》) 
②在中国,教师就像宗教领袖,受尊重而且不允许向他们发出挑战——他们的知识被认定是高于学生的。(选自3月20日《参考消息》) 

二、             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古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读这首词,读者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的         (景),体会到的是作者                (情),在欣赏一个完美文学意境的同时也让人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2分) 
5.你最欣赏这首词中的哪一句?请对其作简要的鉴赏分析。(3分) 


(二)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5],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艰险。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②为庵,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