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堂实录11
- 资源简介:
约4130字。
《故都的秋》公开课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先来读这段话。
生(读):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
师:研读文字,你是否可以说出郁达夫的作品有
什么特点?
生:可以表现山水的特色。
生:应该有对山水的理解。
师:还有画一样的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本同源。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散文 —
生:《故都的秋》。
一 任务准备(课前自学)
师:
任务准备要求:
①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作者郁达夫生平
和创作背景。
②认真朗读几遍课文,初步感知《故都的秋》的景物、意境和语言的特点。(圈画文中的字词)
师:如诗如画写散文的郁达夫,对“故都的秋”
描绘了几幅秋景图?
生:五幅图
师:一共有哪几幅呢?从最上面的秋院图开始,
顺时针读下去。
生:秋院图、秋蕊图、秋蝉图、秋雨图、秋
果图。
师:今天我们真正探讨的地方在这里,郁达夫
不仅是散文家,还是位小说家,更是一位深谙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论家。他说:“原来小品文字可爱的地方,就是细、清、真三点。”细、清、真是什么?
生:细腻、真实、描写平淡。
生:清新。
师:这正是小品文的原则所在。今天我们真正探讨的地方就在这五幅图画。
二任务实施
核心任务:
①想一想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
②通过品味“秋院”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果”这五个场景中的景物特点,体验作者构筑的审美意境。
③尝试选择五个景象中最喜欢的一个配一幅插画,来表现你所理解的《故都的秋》的意境。水彩、油画、素描等不限。
任务说明:
①请注意文本意象的刻画和表达,不要脱离文本创作。
②请在你的配图上注明是五个场景中的哪一个。当然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文章中的一些语句或者配上一些解说。
(自学完成)
三 任务评价交流
编辑部要新出版郁达夫的散文集 《故都的秋》,向社会征集插画,收到了同学们踊跃的投稿,请在座的各位编辑品一品郁达夫描绘的秋景秋意,听一听画者是怎么理解郁达夫笔下秋天的景物和意境的,评一评哪幅画最好地传递了故都的秋味可以从色彩、视角、动静、细节、炼字等角度进行赏析
师:视角是什么?
生:作者对待一个事物的看法、观点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