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7400字。
2006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命题人 刘明娟 韩梅
2006年4月13日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答案用书写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搠倒(shuò) 赍发(jī) 逋慢(bū) 酾酒临江(shī)
B. 掎角 (jī) 央浼(wǎn) 肩胛(jiǎ) 除臣洗马 (xiǎn)
C.漱口 (sù) 搭讪(shàn) 愀然(qiǎo ) 门衰祚薄(zuò)
D.褴褛(lǚ) 寒伧(chen) 戏谑(nüè) 智者乐水(yào)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身才苗条 厮打 弱柳扶风 忧柔寡断
B.交头接耳 债卷 摇振得动 天理昭然
C.成群接队 癖好 力穷势孤 端然不动
D.教坊落藉 差谴 齐声喝采 手足无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这次海啸灾难的救助中,国际上对美国的人道主义本质 ,可美国官方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 的问题。
②华老栓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屋子里便 了青白的光。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高考的逻辑很简单, 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 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 弥满 只要/就 B.质疑/置疑 弥漫 只要/就
C.质疑/置疑 弥满 只有/才 D.置疑/质疑 弥漫 只有/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张平的系列小说《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对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的批判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B.随着汽车价格逐步走低,一些大城市私人购车数量不断攀升,而在中小城市个人拥有汽车的还是雪泥鸿爪,因而,汽车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尚待时日。
C.《反分裂国家法》旨在遏制台独分子的危言危行,维护祖国统一。
D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春节前,扬州的“老字号”出现“井喷”现象,牛皮糖卖火了,包子卖空了,酱菜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B韩国教头金昶佰的魔鬼训练下,中国女曲又在韩国的土地上继世界杯夺冠后战胜奥运会冠军东道主韩国队,夺得了女子曲棍球比赛的金牌。
C.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销售额共3.4亿元, 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D.“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B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辣子’,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C. 此地虽好,不是久恋之所,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点,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D. 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
7、下列有关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发展到志怪志人,成熟在唐代传奇,衰败于宋元话本和演义,再发展到顶峰阶段:明清文人的独立创作。元末小说家冯梦龙所创作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
B、《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相传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英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