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学案:传记的概括分析
- 资源简介:
约14910字。
考点二 传记的概括分析
概括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重点。传记本身就是写人的,写人离不开人物事迹。对传主形象与事迹的考查,一般有三种考法:一是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二是概括或者分析传主形象的特点、个性或品质;三是概括分析传主贡献、个性的形成原因。
设题角度一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相关知识|
传主的事迹是构成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
|方法思路|
1.概括传主事迹的三步法
第一步,通读标画。通读文本,标画出描写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找出时间、地点、职位变化的词语,进而概括出传主在不同时间、地点和职位上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事迹。
第二步,分析筛选。在通读中,注意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抓住作者对传主事迹的记叙、说明或评价,进而分析筛选,把握传主事迹。
第三步,归纳整合。传主的工作有先有后,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不同角度和层面的,要注意题目要求的角度和时段,加以整合。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
总体概括时运用“某人在某时(有时可以没有)某地(有时也可以没有)做某事”的格式;分点概括时运用“要点①”+“要点②”+“要点③”的格式。
|解题示例|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雷 媛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这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受到了大震撼。莫高窟太美,壁画雕塑,无不精美,学考古的她深知它的珍贵。
她与彭金章在毕业分配时约定,自己在敦煌“玩”三年,把壁画、彩塑看个遍,就奔向武汉,两人成家。期限到了,彭金章没见着人影,就赶往敦煌。看到朝思暮想的恋人,彭金章傻眼了:“变土了,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他们一起看洞窟,彭金章再次傻眼了:“太震撼了!”但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自此,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直到1986年,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已经在武汉大学工作了23年的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在结婚21年后,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