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学案:探究文本意蕴与情感体验
- 资源简介:
约11990字。
考点四 探究文本意蕴与情感体验
《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的探究能力,给出了三个探究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设题角度主要有:意蕴式探究、标题式探究、体验式探究等。
设题角度一 探究标题意蕴
|相关知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意蕴一般比较丰富,尤其容易成为探究的对象。
|方法思路|
1.标题式探究的五个角度
(1)思考标题的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含意
以词组或短语为标题的,要注意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以语句为标题的,要注意标题的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深层含意。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写作的对象,解答时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意,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意。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与阐释语句含意的答题方式相似,要分出层次,逐层阐释。一般要分出两层:表层和深层。
|解题示例|
【例】 (2019年天津卷,原文《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见“概括分析散文的形象”部分)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题干指明本文的题目有“多重意蕴”,要求“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可见是对文章标题意蕴的分析探究。
第二步:找角度
(微指导)标题的本义:“春天”指呼伦贝尔草原的春天,“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其次,“春天”指羊羔生长期的春天,“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
(微指导)标题的语境义:“春天”指萨丽娃姐姐事业的春天,“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