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 资源简介:
约15080字。
考点三 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高考对其考查,既有对某一则材料的归纳,也有对某几则材料的归纳,还有对整个非连续性文本中心观点的概括。由于材料是非连续性文本,因此不同体裁、不同媒体、不同作者在对同一新闻对象进行报道时,因客观或主观原因,就可能存在内容的侧重点和报道角度的差异。高考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常常基于这一特点命题。
设题角度一 概括内容要点
|相关知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整篇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归纳要全面,概括要简明。
|方法思路|
1.概括内容要点三法
(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而言,新闻的导语、文中陈述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
(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
概括内容要点,重点在于分清角度,避免要点包含或重复,作答时可采用“要点①+要点②+要点③”的方式表述。
|解题示例|
【例1】 单则材料的概括
(2017年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