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3 8:02: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高一(上)语文试验教材第一单元教学建议及教案设计
作者/来源:市二中学 丁晓民 徐晓文    发布时间:2005-10-20 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命,是在第一单元对每个个体生命的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在生活的激流中如何搏击?生命如何在寒冬里绽放?生命又会遭受怎样的摧残?生命有时又是那么的孤独与脆弱。可是面对死亡却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面对忙碌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灵深处的声音。本单元就是通过一组中外著名作家的散文诗歌以及一篇科学论文让学生们了解生命,认识生命,感悟生命。
本单元的文体有散文、诗歌和说明文。语文课还得体现语文的有关知识,因此,还得进行一些知识点的传授与练习,并紧紧扣住课文的具体内容来阐释生命主题。
教学处理:本单元的三篇必读课文,《<激流>总序》文章较短,用一课时完成,并重在对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及其思想的认识。《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字及主旨较浅显,而《寒风吹彻》的文字及主旨较含蓄深沉,而两篇课文又都表现了严寒中的生命状况,因而可以寻找一个切入点放在一起比较阅读,用时二——三课时。《新诗二首》是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接触现代诗,因此有关新诗的阅读方法教师需作必要的指导,建议用二课时完成。其余自读课文可预先布置预习,集中一课时讨论交流问题。本单元总课时用7至8课时。

《激流》总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思考与认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2、             散文中物象写作的学习。
二、         教学重点:“激流”的物象意义。
三、         课时: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预习:查找巴金的有关资料,阅读他的有关作品。
2、             导入:请同学来对巴金极其作品作简单的介绍。
巴金简介:巴金(1904—),本名李尧棠、字芾甘。从1928年写完《灭亡》时起,开始使用笔名“巴金”,沿用至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现代文学传统排名:鲁、巴、茅)。已度过一百寿辰,现长期住华东医院,是国宝级人物。代表作品:《寒夜》、《憩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想录》。简介以《家》为代表的《<激流>三部曲》:表现受五四精神感召的青年一代追求自由平等进步的历程。以爱情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展示高公馆的衰亡过程。(与《红楼梦》有相同之处)
3、             分析“激流”这一物象的意义:                                            (1)《<激流>总序》是三部曲发表是巴金写的一篇前言。请大家通读课文,找出“激流”一词共出现几次?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形容它,赋予它怎样的特征?
答案大意:共出现五次。它是“永远动荡”、“奔腾”、“具有排山之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2)“激流”在文中有着怎样的深意?巴金为什么用它作为作品总名?
答案大意:“激流”就是生活。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变化,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起伏激荡,爱恨悲欢、聚合离散,被人生的河流挟裹着向前。这是象征的写法。作者以此为名是为了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20世纪早期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复杂与激荡。
4、             探讨作者对人生真谛的认识:
(1)巴金对生活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案大意:“生活是一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