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50字。
《笛梦》 教案
【教学重点】
探究诗情哲理的内涵和语言,以及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人生画卷的多重颜色,对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
【教学设想】
1. 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 2. 质疑并探究一些象征意象、哲理语言和难懂之处,互动互学,获得具体认识,使整体印象具体化。
3. 3. 点拨象征手法和诗情小说,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整体感悟课文。
4. 4. 根据情况,可安排课外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1. 导入
(打上课铃前播放歌曲橄榄树)
大家熟悉这首歌——《橄榄树》,朦胧、悠远而凄美。那么,《笛梦》又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呢?你读后会感到与通常的小说不一样,像童话,像寓言,像一首诗;其中内涵又似乎不能一眼参透,而耐人寻味,运用手法也似曾相识,又别有韵味。以下我们迅速复读《笛梦》,首先梳理全文思路,有个整体印象,然后质疑和探究具体内容,如一些象征意象、哲理语言和难懂之处,自研和讨论相结合,也就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 梳理思路
《笛梦》形象地模拟了人生历程,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也是思想感情发展的历程。,从无忧无虑的欢乐,到经历朦胧的爱情,再由灰眼汉子导引,遍尝人生百味,积累了丰富深刻的阅历,从容面对沉重的生活
3. 质疑探究
问题主要由学生提出
1)“我”少年时代出行,陪伴的蜜蜂为什么最后还是“掉转了头向家乡的方向飞去”呢?
2)姑娘布里吉特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没能留住“我”?
3)怎样理解灰眼汉子的歌?灰眼汉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为什么说“从姑娘那儿你已经得到奖赏和赞扬,从此你离她越远,情况就会越好,越可观”?
4)为什么最后在水中照见“我”也成了灰眼年迈之人?
5)题名《笛梦》,为什么全文基本没有写笛呢?
答1):也许意味着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怀念,回眸童年,像是回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这里的“家乡”,还有前段末尾“我”“回首对故乡寄予告别的一瞥”的“故乡”,不仅是个空间概念,也是个时间概念,暗示少小时代,他一去不复返了,带着淡淡的也是深深的留恋。蜜蜂也许退回到自己心中构筑的避风港去了,不敢继续挑战现实,与后文的人生道路是不同岔道口的选择。
答2):布里吉特也许意味着朦胧的爱情,而“我”有着更远的人生目标,没被留住。也许人生常要经历两难选择、多条岔道,总要留下遗憾而令人回味的过去吧。
答3):灰眼汉子也许是个饱经世故的哲人,他的歌要比年轻单纯的“我”的歌要深刻丰富得多,充满了人生沧桑多方面的体验,穿透了自然、爱、生命和世界的表象,直达赤裸裸的本真,不惜揭示苦难、邪恶和黑暗,歌味也特别地苍凉而神秘。他的歌对“我”是一种点化。他的严肃、深沉、苍凉是生活磨练使然,心地依然善良,仍然有发现美和希望的眼睛,他歌唱黑暗中的光明,歌唱爱情,对“我”热忱地帮助,“他向我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目光中似乎含有一种悲切的善意,灰色眼睛里充满着痛苦和对世界美景的憧憬”。他说离姑娘越远越好,也许是认为“我”如果要真正领略人生真谛,成为哲人,不得不抓大放小,超越世俗的感情。
答4):“我”经历生活的磨难和教育,终于接受了灰眼汉子的观念和情感,也成为了生活的哲人。在“我”也变成灰眼汉子之前,有这么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