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3310字。
《望海潮》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导
宋朝文学家罗大经在他的《鹤林玉露》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金国国主完颜亮读了一首描写宋朝的杭州的诗词后,对美丽繁华的杭州悠然神往,忍不住题写了“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产生了“投鞭渡江”的想法。由此看来,这首词竟然是引起金国攻打富庶的大宋的缘由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如此有待考证,毋庸置疑的是,这首诗词描写杭州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这就是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
出示目标:
1、掌握诗词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的艺术手法
二、读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出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2、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指导学生诵读:恰当的展开想象,脑海浮现画面的同时,注意通过抑扬顿挫、重音、拖音、徐疾等,读出节奏和情感。
3、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赏
赏读诗词,描绘作者在《望海潮》中描绘了杭州怎样的画面。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大处着笔,格调高远,用一“繁华”统摄全篇。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的秀雅。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震撼激射”的景象;“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