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材文言名篇挖空练
- 资源简介:
约27730字。
教材文言名篇挖空练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加点词,翻译画线句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 )贰于楚也。( )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 )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 )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 )还也。”亦去( )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②杀人如不能举( )
③戍卒叫,函谷举( )
④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⑤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⑥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
⑦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2.顾
①荆轲顾笑武阳( )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⑤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3.还
①秦王还柱而走( )
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③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④一尊还酹江月( )
⑤计日以还( )
4.之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
④辍耕之垄上( )
⑤之二虫又何知( )
5.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⑤盘盘焉,囷囷焉(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