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8830字,
丰顺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0小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8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4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
⑴
①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诗经〈静女〉》)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③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⑵
。 (苏轼《赤壁赋》)
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⑶
。 ( 荀子《劝学》)
⑥臣欲奉诏奔驰, ;
,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
⑷
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老子)
⑧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2、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3、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4、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你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5~8题。(8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于是废(废除)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履至尊而制(制度)六合
D.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8.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自开国以来至于始皇而有六代。
B.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秦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这段主要是说秦的守策。
C.秦初对外依然表现为进攻的态势,南服百越,北却匈奴。
D.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