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10870字。
第一单元 2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A.“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解析】 A项,标示声音的延长。B项,标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C项,标示解释说明。D项,跟例句相同,标示总结上文。
2.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C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的一套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解析】 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不合语境。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为“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项,“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此语境中,衣服还是店家的。
(2021•高考河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