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33
- 资源简介:
约11760字。
第6课 鸿 门 宴
一、基础积累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2.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晨)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山东省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一词多义
1.幸
(1)妇女无所幸 (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2)故幸来告良 (副词,幸而)
2.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
(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3)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谢)
3.胜
(1)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2)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能承担,能承受)
4.为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2)约为婚姻 (动词,成为)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介词,被)
(4)军中无以为乐 (动词,作为,当作)
(5)客何为者 (动词,干,做)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
(7)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8)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5.因
(1)因留沛公与饮 (连词,于是)
(2)因击沛公于坐 (副词,趁机)
6.且
(1)臣死且不避 (副词,尚且)
(2)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7.辞
(1)卮酒安足辞 (动词,推辞)
(2)未辞也 (动词,告辞)
(3)大礼不辞小让 (动词,计较,讲究)
8.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名词,座位)
9.于
(1)长于臣 (介词,比)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介词,对,向)
(3)樊哙覆其盾于地 (介词,在)
10.然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连词,然而)
(2)不然,籍何以至此 (代词,这样)
(3)项王默然不应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之
(1)珍宝尽有之(音节助词,不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
(3)为之奈何 (代词,指这件事)
(4)吾得兄事之(代词,指项伯)
(5)与之同命 (代词,指刘邦)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结构助词,的)
12.故
(1)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2)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
(3)故听之 (连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