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论述类命题特点及误区设置”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8230字。
课题 课题: 《论述类命题特点及误区设置》 教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论述类文本的命题特点及规律
2.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设置误区的规律(“十大”干扰点),做到有的放矢。
过程与方法 点拨、探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自科文章的科学魅力,领悟社科文章的深邃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
重点
难点 命题特点及设置误区的规律(“十大”干扰点)
教学过程
【考点突破】
论述类文本的命题特点及规律:
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的本质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即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六种手段来设置错误点。
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但注意:有时删后句意的影响并不大)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概念)从而造成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但是有时调换词语后语意并没有变化)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从而造成片面理解。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