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文断句的采分点与适应性专练
- 资源简介:
约11860字。
1.《君子小人之辨》
2. 《智果论立后》
3. 荀子《劝学》与彭端淑《为学》
4. 《张骞出使西域》
5. 《史记•管晏列传(节选)》
【考点研究】
一、断句步骤
1.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2.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断句技巧——语法角度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的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确定停顿的位置的方法:
①先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
②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③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④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三)找虚词断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①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焉、惟、斯、其、凡、窃、请、岂、敬……;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耳……;
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于、为、则、而、以、乃……。
④分句首:故、以、而、则、但、遂 ……。
⑤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
(四)辨句式断句
利用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断句。
①判断句式:“……者,……也”(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②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③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
④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
三、断句技巧——文本结构角度
(一)察对话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二)依总分断句
(三)据修辞(排偶)断句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