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题12
- 资源简介:
约9150字。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C【解析】【分析】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
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