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儒
- 资源简介:
约9070字。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2.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4.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
A.(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B.(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C.(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D.(文体)词在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又称“曲子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答案】B【解析】【分析】“家君”:家父。是谦辞。“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是敬称。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5.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 )
A.樽B.白C.觥D.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