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2
- 资源简介:
约11400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之意。
B.“黯黯”写出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上阕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答案】
1.春愁B2.【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无言谁会凭阑意”意思是: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意,指的“愁情”。结合“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的意思“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得出:“愁情”是指“春日离愁”。即:春愁。
2.B项错误。通读全词可知,“黯黯”、“春愁”、“强乐”等词都表现出作者描写的春景不能让人感觉到盎然生机,而是愁肠百转。故选B。
2.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
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AD2.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解析】
1.考查诗人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的方法。读懂词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AD2.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天涯若比邻”“天涯共B此时”与“千里共婵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C和闲适之情。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3.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