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练习19
- 资源简介:
约4560字。
师说
一、语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解析:选C C项,道:风尚。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选B A项,“受”同“授”;C项,“不”同“否”;D项,“知”同“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士大夫之族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5.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是故无贵无贱
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古时文章以行气为核心,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一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字前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本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