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19 20:13: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51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读书(诗)使人明理。读《孙权劝学》让我们明白“士别三日,①____” ;读《木兰诗》我们懂得面对功名利禄要像木兰一样“木兰不用尚书郞,②____,③____”;读《卖油翁》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无他,④____”的道理;读韩愈《晚春》“⑤____,⑥____。”我们明白要珍惜时光,抓住时机去奋斗。
  经典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的《竹里馆》“⑦____,⑧____”借清幽的环境表现自己清静、淡泊的心境;岑参《逢入京使》中“⑨____,⑩____”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浓厚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 即更刮目相待    ②. 愿驰千里足    ③. 送儿还故乡    ④. 但手熟尔    ⑤.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⑥.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 独坐幽篁里    ⑧. 弹琴复长啸    ⑨.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⑩. 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驰、菲、篁、啸、袖”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冬奥篝①    火红,一起向未来。9月17日,在首都博物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该口号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中国方案。当北京冬奥会开mù②    ,世界将再次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体育也将再次消融(甲)     ,照亮前路。
  奥运口号是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届东道主重要的宣传推广载体。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通过口号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共享未来。从北京2008到北京202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未来,中国的主张(乙)     。“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内涵丰富,(丙)     。“双奥之城”北京将又一次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中国印迹。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A.gōu  B.guō)    ②____(A.募  B.幕)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A.隔绝  B.隔膜)    乙_____(A.一脉相承  B.一成不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②体现了团结共进的理念
  ③传递了世界渴望一同走向美好明天的心声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B    ②. A   
  (3)北京冬奥通过口号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共享未来的号召。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篝(gōu)火: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故选A。
  ②开幕(mù):指表演开始时拉开舞台前的幕;泛指一件事,一种情况的开始。故选B。
  【小问2详解】
  甲:A.隔绝:阻隔,分隔断绝;把某一物体分开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离。
  B.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不通晓。
  结合语境“世界将再次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体育也将再次消融”可知,“消融”的对象应该是“隔膜”,故选B;
  乙:A.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世代相传承袭下来。比喻人或事物间的传承关系。
  B.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成规。
  结合语境“从北京2008到北京2022”可知,“中国的主张”是有传承关系的,故选A。
  【小问3详解】
  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号召”或“的倡议”,因此改后的句子为:北京冬奥通过口号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共享未来的号召(的倡议)。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三个句子之间构成逻辑关系,首先是②,对“一起向未来”的内容进行概括阐述;然后是①③,主体陈述对象由中国转向世界,范围上逐渐扩大;
  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交待了地点。
  B. “散”字用得极妙,意思是笛声悠扬随着春风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
  C. 最后一句用典故和反问,以“折杨柳”的笛曲,表达沉重的思乡之情。
  D. 诗中以吹笛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魅力。
  4.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3. D    4.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