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考前阅读32篇命题点分析
- 资源简介:
约53340字。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2篇命题点分析
1.老街打铁人
(命题点:标题的作用。点出了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同时又是文章的线索。)
李 晓
包浆浸透的狭小砖屋内,炉火发出轰鸣声,炉膛里火苗蹿动,一个铁器在炉火中烧得彤红。一个壮实如铁墩的中年汉子把锻打的篾刀从火中熟练夹起,放到铁墩上,大锤不断落下,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尔后,中年男人把锻打的篾刀放到转动砂轮机上抛光,使其光滑,瞬间铁花四溅,男人成了在铁花飞舞中的人。(命题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运用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打铁的场景,富有画面感。)这个铁匠,老街人叫他顺娃,他是老街家喻户晓的人。
铁器发出的敲打声,在古朴宁静老街的巷子里,响了60多年。这家铁匠铺子里的最初响声,是顺娃的父亲敲打出来的。顺娃父亲从9岁那年开始在老街打铁,一直到67岁,有着58年的老铁匠生涯。而今这个铁匠铺子打铁的声音,成为老街的标配声。铁锤声里,人一天天老去,白发在两鬓泛起,老街的光阴开始泛黄。一件件锻打的农具,犁、耙、锄、镰、镐从铁匠铺子里启程,伴随着农人匍匐在大地上播种收割时前仆后继的身影。一把把锻打的炊具,菜刀、刨刀、铁勺、铲、瓢,走进百姓人家,伴随着人间烟火。
顺娃跟随父亲打铁,是11岁那年,铁打的年月,今年有39个年头了。那年有一天,小学尚未毕业的顺娃来到铁匠铺子里看父亲打铁,父亲光着上身,身上斑痕点点,那是铁花扑到身体上烫伤留下的痕迹。疲惫的父亲那天叹息说,跟我学打铁的徒弟,越来越少了。儿子顺口说:“爸,我来跟您学打铁。”父亲愣了愣问:“娃娃,你说的话可当真?”儿子握了握拳头说:“爸,我就喜欢跟着您打铁。”于是顺娃被父亲收为家传徒弟,开始了他的打铁史。
父亲一手一手地教,父子俩一锤一锤地轮番敲打,直到父亲患癌离世那年,这家铁匠铺子里,父子俩在铁花飞扬中一直相随相伴。父亲离世前夕,顺娃把一把铺子里锻打的菜刀带到父亲病床前,气息奄奄的父亲摸着锋利刀刃,喉管里发出咕噜咕噜响,如铁匠铺子里鼓动的风箱声,父亲艰难挣扎中终于说清楚了一句话:“是把好刀!”老铁匠的父亲,一直担心着这祖传手艺会在儿子手里失传,但儿子的手艺最终没让父亲失望。
父亲的担心确实成了事实。工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打铁这种传统手艺濒临灭绝。(命题点:拓展探究。谈谈避免打铁这种传统手艺濒临灭绝,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些年来,老街的人都帮忙给顺娃口口相传打“招徒广告”:“跟老铁匠学手艺,免费,包学会,学徒期间发工资,包伙食。”前前后后来了几个人,但干不了几天,就走人了,实在是吃不了那份苦。特别是在夏天,铁匠铺子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火炉,闷热得要把人像铁一样融化。(命题点:赏析句子。把铁匠铺子比作小火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铁匠铺子环境的闷热,点明打铁环境的艰苦。)
去年秋天的一天晚上,顺娃和巷子里几个老友坐在老街河流上那座百年石拱老桥上闲聊,那次我也在场。顺娃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打铁这门事,他这个打铁的手艺,上面还给他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证书,但这门手艺眼看后继无人了,自己感到对不起父亲,心里急啊。我安慰他说,兄弟,你好好打你的铁,这辈子还是实实在在的活法。几个老友也劝慰顺娃,是的是的,你没辜负父亲传下来的这门手艺,老街人感谢你。顺娃把身子俯在桥身上,我听他喃喃自语道:“打铁,打铁,我还是希望有个传人。”
一把磨钝了的斧头、镰刀、锄头回炉再造,收费也就是七八元钱,一把锈了的菜刀拿到铺子里再次打磨,收费大多是四五元钱,顺娃的铁匠铺子,这些年来实行的是盐巴一样的良心价。
在铁匠铺子里,我有一次看见疲倦的顺娃给自己点一支烟,他正跟人说话,打火机的火苗舔着他的手背了,我惊喊道:“火,火!”顺娃却丝毫没觉得疼。我和他交往这么多年,那天才第一次打量着那双抡起铁锤千锤百炼的双手,皲裂之中满是老茧覆盖。那挂在铺子里的衣服,也到处是铁花溅过的火孔。
这双匠人之手,锻打之中火种绵延,隔绝着喧嚣,传承着一门古老的纯粹手艺,传递着人间的温度。匠人的心,被称为匠心,它治愈着时代里的一些病症:浮躁、功利、急切、追逐,它玲珑剔透,发出琥珀一样的光。(命题点:段落作用。总结上文,升华文章主旨。)
2.最是书香能致远
马祖云
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年,这位操着湖南口音的年轻人,在忙碌地为大家办理借阅手续之余,还通过阅读“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后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读书的魅力与作用,可见一斑。(命题点:段落作用。通过引用毛泽东阅读的事例,提出“读书的魅力与作用,可见一斑”的观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认为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并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以书籍为灯塔,人们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因为阅读,许多人超越庸常,积蓄了向上的力量。(命题点:语言特色。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证了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读书是探寻真理的重要路径。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引用朱熹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是探寻真理的重要路径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承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