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训练1
- 资源简介:
约2720字。
10.2师说—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木讷(nè) 削足适履(xuē) 改弦易张(xuán)
B.谥号(shì) 僭称(jiàn) 快快不乐(yàng) 一哄而散(hòng)
C.贻笑大方(yí) 迂腐(yú) 泾渭分明(jīng) 量体裁衣(liàng)
D.阿谀(yú) 造诣(yì) 蓦然回首(mù) 焚膏继晷(gu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 B.传道受业解惑也
C.孔子师郯子 D.句读之不知
3.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
D.不拘于时(被)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2)《师说》中说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
7.用下列句子组成一个单句,给“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定义。
①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