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4 17:2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00字。  23.三顾茅庐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所表现的不同性格特点,体会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难点:三顾茅庐蕴含的丰富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流传过程中留下了很多成语,其中,“三顾茅庐”就是最脍炙人口的一个。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来了解这个成语,这个故事。
  板书:
  三顾茅庐 罗贯中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关注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2.作品链接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翠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3.本文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遏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整部名著,初步了解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便于学生了解节选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本文在整个作品中的地位。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殆(dài)拜谒(yè)叱责(chì)应诺(nuò)侥幸(jiǎo)拱立(gǒng)半晌(shǎng)侍立(shì)纶巾(guān)鹤氅(chǎng)愧赧(nǎn)谬举(miù)迄无所就(qì)拯其厄(è)汉沔(miǎn)民殷国富(yīn)存恤(xù)末胄(zhòu)挟天子(xié)箪食壶浆(dān)鼎足之势(dǐng)倾颓(tuí)
  2.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预设: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茅庐中的第三顾。
  第二部分讲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二人对话中已经策划出未来的三分天下局面。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分。
  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概括梳理和分层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为下文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环节三:跳读课文,读懂文意
  1.理解内容。
  师:译读隆中对策部分,明确,诸葛亮为刘备确定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意思,并讨论反馈。
  预设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师小结:“隆中对”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的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的内容,都一一上演。
  2.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预设: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