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70个字。
致橡树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涵泳加强对本诗意蕴的把握。
2.领悟诗人创设的意境美。。
3.通过扩展性阅读使同学对当代朦胧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课前准备:同学熟读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说起爱情这个词,有些同学会脸红心跳,不好意思,其实爱情是一个人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爱情,简简单单两个字演绎了人间多少恩恩爱爱、悲欢离合,所以爱情成了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外文学概莫能外。一部中国文学史,描写爱情的诗篇何止万千;但面对这永恒的主题,我们的诗人总能不断翻新,不断写出与前人不同的作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致橡树》就是这样一首颇有新意的诗篇。《致橡树》的作者舒婷是一位女诗人,诗人从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对爱情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女诗人对爱情是怎样理解的。
二、 诵读涵泳
大家知道,一个人对一篇作品的诵读状况反映了这个人对这篇作品的理解程度,所以我们可以从同学的诵读中看出同学对这篇作品的理解。课前已布置同学对本诗进行诵读,下面就请同学汇报一下诵读的情况。怎么个汇报法呢?就是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我们准备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第一组同学听他字音是否读得准确;第二组同学主要听他的停顿是否妥当;第三组同学主要听他重音处理是否合理。
(多媒体投影显示:1。字 音——是否正确?
2.停 顿——是否妥当?
3.重 音——是否合理? )
以第一小节为例讲述句内停顿及重音的处理。
最后一节诗应与前面有较长的停顿。
小结:现当代诗不像古诗那样有比较固定的格律停顿,我们在朗读时要根据诗意、风格来处理,读出诗的内在韵律,投入感情,让心与诗产生共鸣、律动。
(多媒体投影显示:4。感 情——是否丰沛?)
我这里有一个《致橡树》的录音,是丁建华老师朗诵的。下面请同学从字音、停顿、重音、感情四个方面仔细鉴赏,(播放丁建华的朗诵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