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970字。
活题巧解巧练第四章
巧解巧练14 把握文、段的中心
考点过关:
能力测试点:(1)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意思;(2)理解文段抒发的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与启示;(3)把握议论文段的论点;(4)把握说明或描写的中心内容;(5)把握小说、戏剧文学的主题;(6)把握寓言的寓意。
解题关键点:(1)直接摘引中心句;(2)组合关键句(如过渡句、起结句、警句、抒情议论句等)为中心;(3)把握重要信息,抽取关键词语,合成文段的中心;(4)用自己的话表述文段中心。
活题巧解
【例1】校园彩民们不断用零用钱赌青春,“500万”“名车”“电脑”“别墅”之类的词充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了500万他们立刻会放下书本。读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有了钱目的达到了,还读什么书?这是他们的解释。我迷惑了,难道钱就是人生吗?难道钱就是成功吗?难道成功的结果就是拥有金钱吗?有了钱干什么?花钱,不停的花钱,用钱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全都得到了呢?之后的人生岂不是太苍白,太缺少色彩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
本段的中心句是:
(2002年重庆)
【解析】准确寻找中心句是把握文段中心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各类文章中都可出此题。
【答案】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
【易错分析】找中心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把视线集中在文段的首尾部分,而忽视了中间部分。因为中心句所在的位置,尽管大多在首尾,但并不是说没有在中间的。当然此题的中心句仍然是在末尾。另外还要注意,有时是摘引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时是剪辑,但不能“改编”。
【例2】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地转头,有时左旋,有时右旋。
本段说明的中心是:
(2002年南通)
【解析】这种题目的答案,可能是一个中心句,也可能是一句自己概括的话。本题属于前一类。
【答案】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
【方法提炼】解这道题的钥匙是“明结构”。凡总分、分总、总分总式的段落,其中心就隐藏在总说或总结部分,本题亦然。
【例3】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认真揣摩这一段,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对雪山向日葵的描写颂扬了什么精神?
(2002年陕西)
【解析】写人记事和托物言志的文章,往往会考一考对“精神品质”的理解。如果这项指标完成得不好,便不能说明对此类文章读懂了。
【答案】作者从对雪山向日葵这种特性描写中,颂扬了不盲从,不谄媚,团结向上,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等精神
【方法提炼】做此类题的方法是“透过表象看本质”。即通过对人物或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说明,来体会蕴含其中的精神品质。
【例4】……由此想到,对于文化名人的最好纪念,倒是应该在他们与山水的关系上做做文章的。近几年,故居热十分流行,其好意当然值得肯定。但一旦热情过度,便有泛滥成灾的可能。如将太多的故居留存下来,对住房相对紧张的中国城市来说,会成为不胜其烦的负担。因而,对于文化名人来说,若是想留名,还是学一学崔颢,写出一首《黄鹤楼》来,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本文的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反对 ,二是倡导 。
(2002年荆门)
【解析】这道题复杂些了,因为它多了一道工序,要求从正反两面把握文段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