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素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6 16:18: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00字。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节奏和重音。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含蓄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篇章结构。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通过分析意象、感受意境、品词析句等方式感受诗人浓浓的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创作短小精悍的诗歌,表达某种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学习这首诗歌,应当从诗歌最根本的特征入手,也就是把抽象的情感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再结合诗人生平的经历去体会这首诗歌中附着的深邃隽永的情感。最后,对于诗歌回环往复的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去发掘更深的情感。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虽然是现代诗歌的形式,但古典诗歌含蓄典雅的特点,同样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体现,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古代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这一特征。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2003年12月7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代表。提到台湾问题,温总理满怀深情地说起了台湾问题。他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海峡两岸的人都生在一个根上,都是自己的骨肉同胞。这里“浅浅的海峡”就取自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首诗已经成为乡愁的代名词,年复一年,被那些远离家乡的台湾同胞反复吟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去具体感受一下其中包括的魅力。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1950年入台,致力于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游子,都是身在台湾,心在大陆。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2.介绍背景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在余光中先生9岁时,日寇占领南京,他就此开始了逃难的童年。当时母亲把幼小的余先生用扁担挑在肩上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水蜀水的深处,他度过了中学时代,而此刻他就要忍受与母亲的分离。此刻,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外面的世界又笼罩在战火中,他心中向往的便是那遥不可及、自由辽阔的大海,他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当战火平息,回到家乡南京后,他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而他也同时考取了金陵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了留在母亲身边,他选择留在南京并在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但没想到,1949年,他被迫随着父母逃亡,先到达香港,流亡了一年后,又辗转南下直到定居台湾,而这一分离就是数十年。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