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2200字。
《声声慢》活动单
[活动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朗读《声声慢》,感受语言的悲苦愁绝;
3.鉴赏叠词的妙处和意象的内涵;
4.感受词人无尽的愁苦内涵。
[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知识链接]
一、作者其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安”分别指的是号(易安居士)和字(幼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最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卧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