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8470字
泉州市2006年高中语文第四册期末测试卷
语 文(B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9-14页)。
第Ⅰ卷(共21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杰作,观照生命
孙文辉
我们看到,那些原始古朴的戏剧形式、那充满野性的黑人艺术、那黄土高原上喧天的鼓舞,总是充满着勃勃生机;而现代人创作的戏剧作品,有的虽然轰动一时,但往往总是昙花一现。因此,法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尤涅斯库这样说:“如果计算一下至今还能感动观众的剧作,几个世纪之间也不过是二十几部作品……至多三十部。但是至今还能和我们思想交流的绘画、诗歌、小说,都是成千上万。”为什么呢?尤涅斯库认为,“戏剧缺少艺术作品中必不可缺的天真。我并不是说一位诗剧作家不可能表现出天真来,但是,就目前来说,我还没有看到他出现。所谓天真,是指从人的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那种明彻的天真,这种天真把存在于人心灵深处的源泉都揭示出来,直接透露给我们借以恢复我们原有的天真,显示我们存在的秘密。”
尤涅斯库所说的“天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自由状态。要让天真回归戏剧,就必须让戏剧担当起自己的本质使命──艺术的现代使命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创造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于观照生命。
在几个世纪之间出现的近三十部杰作中,莎士比亚应占据一席之地。尤涅斯库认为他的《理查二世》就是历史剧中的杰作。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是通过一个王朝的衰败来抒发对人生的浩叹;那么,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杰作。
《桃花扇》场面恢宏、人物众多、结构严谨、情节复杂。剧作以明末名士侯朝宗和妓女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写出了南明的亡国痛史,其中一把桃花扇,通过赠、血溅、画、写、寄、撕,既是李香君“桃花薄命”的真实写照,也是剧中人“扇底飘零”的人生缩影。
何谓“离合之情”?
“离合之情”中的“离”,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一种丧亲之痛,一种人在离群之后的寂寞愁苦;“合”,则是那种“痛”与“苦”过后的欣喜若狂。这是人类的普遍性情感,也是人与现实环境发生激烈冲突而显示生命活力的表征。
何谓“兴亡之感”?
细细探究,我们也能发现,兴亡之感也深深地发自人的内心。它是一种个人的命运被社会环境制约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