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9字。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试题详解
一、(15分,每小杨3分)
1.[答案] D
[解析] A.劲jìng B似shì C累lěi
2.[答案] C
[解析] A.一诺千金 B.文身 C.明信片。故造C。
3.[答案] C
[解析]A应为“隔断”,有“阻隔,使断绝”之意,多用于抽象事物;“割断”有“切断”“截断”之意;B.应为“湮没”,多用于抽象事物。D.应为“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的人员。
4.[答案] B
[解析] A.“替古人担忧”是指没有必要的担忧;C.“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D.“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以上均不合语境,故选B。
5.[答案] A
[解析] B中“解决困境”不搭配,应为“解决矛盾”或“摆脱困境”。C中“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语序不当,应为“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D中“阻碍……的进行”杂揉,去掉“的进行”。
二、(12分,每小题3分)
6.[答案] B
[解析] A文中没有谈“花与美”的关系;C、D范围太大。
7.[答案] D
[解析]花满足了“动物”的欲望而非“动植物”。
8.[答案] C
[解析] “花粉以极快的速度广泛传播”在文中无依据。
9.[答案] A
[解析] B“导致无性繁殖逐渐消失”文中没有提,缺乏依据,C“不能……的植物将会逐渐被淘汰”无依据。D“花的色彩与气味是植物专门化的标志”不全面,文中第五段有“更大,更明亮、更甜……”等形状,味道等标志。
三、(12分,每题3分)
10.[答案] B
[解析]应为“委托”
11.[答案] A
[解析]A均为“于是”。B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通过”。C第一个为“就是” ,第二个为“那么”D第一个为“可是” 第二个为“你”。
12.[答案] D
[解析]①写“安丘令”; ④写王裒有远见
13.[答案] C
[解析]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四、(22分)
14.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1处扣1分。)
15.(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给1分。
(2)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给1分。
(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译出大意给1分,"责"译作"责求"一类的意思给1分。
16.(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