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与《师说》相关复习题
- 资源简介:
约4030字。
《劝学》与《师说》相关复习题
劝学
一、解释加点词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②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 )之,而( )寒于水。木直中( )绳, ( )以为( )轮,其曲( )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乎( )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疾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草枯鹰眼疾(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
(2) 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闻道有先后( )⑤雪后更闻香( )⑥不求闻达于诸侯( )
(3) 而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4) 于①青,取之于蓝(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善假于物也(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⑤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B. 古代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唐代改“里长”为“里正”,杜甫有“去时里正与裹头”的诗句。
C. 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两次为“跬”,举足一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
D.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