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题,8446字。
南京十四校高二(下)语文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出卷人:常万志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并交上。
一、(16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jiàn)生 朱拓(tuò) 瘐(yǔ)毙 罄(qìng)竹难书
B.嗔(chēn)视 贫窭(jù) 两靥(yàn) 掎(jǐ)角之势
C.搭讪(shàn) 金钏(chuàn) 偏裨(pí) 蜗(wō)角虚名
D.敕(chì)造 忖(cǔn)度 城垣(huán) 汗涔涔(ché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寒伧 寒暄 自惭形秽 前怕狼后怕虎
B.尴尬 坟莹 恬退隐忍 敬酒不吃吃伐酒
C.裨益 嗜好 义愤填赝 陪了夫人又折兵
D.呕气 妍媸 雷铤万钧 刀子嘴豆腐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从白天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2)杜十娘 得焕然一新。
(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4)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 都没有了吗?
A. 以致 妆扮 分辩 权力 B. 以至 装扮 分辩 权利
C. 以至 妆扮 分辨 权利 D. 以致 装扮 分辨 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一味责备,更不能刮目相看,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赶上来。
B. 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我曰:“马谡华而不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
C. 杨长雄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赔三块钱的方法,整治了不可一世的吴太太。
D.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C.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今夏南京供电形势严峻,电力部门预计高温时期将会出现130万千瓦的供电缺口。
6、在句中空缺处填入短语,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_____,___,也就____。
①不曾吃过亏 ②敢作敢为 ③一无顾忌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7、下面一句话中,①分号的作用,②冒号的作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B.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C.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D.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8.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彷徨》是鲁迅先生继《呐喊》之后的又一部小说集,《祝福》即是其中一篇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小说。
B.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C.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逍遥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二、阅读《雷雨》(节选)回答9—12题(8分,每小题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