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0150字。
9.3《声声慢》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郎 公谨 浪涛尽 雄姿英发
B.豪杰 峰火 这次弟 元嘉草草
C.神鸦 仓惶 憔悴陨 晚来风急
D.杯盏 寻觅 扬州路 乍暖还寒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ɡ) 憔悴(cuì) 羽扇纶巾(lún)
B.廉颇(pō) 暮霭(ǎi) 金戈铁马(ɡē)
C.巷陌(xiànɡ) 故垒(lěi ) 封狼居胥(xù)
D.梧桐(tónɡ) 佛狸祠(fú) 舞榭歌台(xi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下列对教材中的诗歌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写面对天姥山,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反衬天姥山之高。
B.“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是说杜甫一生饱经艰难,鬓发如霜却志业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主人下马客在船”是写诗人与主人江边分别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挥手作别,为下文诗人单独召见琵琶女做好了铀垫。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墙橹 舞榭 佛狸 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