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43(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43(5份)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定力、活力、魅力”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饮食之正”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玉碎瓦全”VS“卑贱地活着”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水浒》有毒?我们当如何读名著……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定力、活力、魅力”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篇》)
材料二:
2022年11月29日,年过半百的费俊龙时隔17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出发前往中国空间站。出征前,费俊龙说:“我们乘组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依然保持青春。”
有人认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定力、活力、魅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或标题】
1有定力有活力即有魅力
2心中有定力,活力与魅力齐飞
3承定力,启活力,方显魅力画卷
4以永恒魅力点亮青春之光
5天资年华何足惧?三力开辟青云路
6以定力活力之火,点燃青春之魅力无穷
7绘定力活力色彩,绽放青春之魅力
8筑定力,显活力,尽展“青春”魅力
【优秀范文】
1有定力有活力即有魅力
人常说,“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其实不然,好看的一张脸,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无非只是一个花瓶,一无是处。我认为如今的时代依旧是一个有实力,需要实力的社会。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导写及范文
文题
2020年这个春节,一场疫情突然打乱了许多人的假期计划,人们被迫宅在家里,为不断增加的确诊数字感到恐惧,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牵肠挂肚,为饱受病毒侵扰的武汉人民忧心不已。为家人、亲朋及自己的健康惴惴不安……瘟疫面前,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就像这首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请结合上面所给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写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要求:
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简析:
考试将以语文学科素养为考查目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本次作文材料以具体情境——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约翰•多恩的诗歌《丧钟为谁而鸣》为载体,设计了典型任务:考生既要读懂诗歌,明确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思考;又要结合特殊的疫情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相对于之前大量写“抗疫”内容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疫情面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个体与整体、中国与世界(他国)、人与自然等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发展与提升。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饮食之正”导写及范文
作文题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在饥渴时得饮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看不清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的真正的趣。
读了上面的材料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审题:
关键词:饮食之正 饥渴害之
饥渴之害: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有病乱投医”,或者是所谓“城下之盟”,“背水一战”,都是在失去自由,丧失理智的情况下的判断与决策,是生理、肉体、物质、生存的需要所致,而不是灵魂、内心、身心和谐的欣赏与取舍。
饮食之正:是人与物的和谐,是心与物的和谐,是自由的人与自由的物的和谐
核心:如何获得“饮食之正”
说明:得饮食之正在心之自由,萨特说“人之自由在于选择”,没有选择何来自由,没有自由人之灵魂何在?人生真味也就在心的自由自主的选择!能理解到这一层,应该说是理解到了这个问题的最高处。西方美学家顾约说,有一次夏日在山中游玩,饥渴难耐,有一位牧羊人送他一瓶泡在山泉水里的羊奶,他喝着清凉可口的羊奶的时候,感觉到香气弥漫了整个山林,他感到了美。但孟子认为,他没有,他的这种美太过主观,是肉体胜过精神的感觉,美必须如品茶,香在舌尖唇齿间。
相似话题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玉碎瓦全”VS“卑贱地活着”导写及范文展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塞林格在《麦田的守望者》中说:“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而在中国历史中,无数仁人志士却宁折不弯,大声喊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关系型材料作文题。塞林格否定一个人应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宁折不弯,在他的认识里,“宁折不弯”和“忍辱负重”是矛盾对立的。在中国的历史中,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忍辱负重,如韩信、司马迁、勾践,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志士仁人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水浒》有毒?我们当如何读名著……导写及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批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毒小说”,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文读物中清除出去。此网民表示,《水浒》情节极其不合逻辑,存在“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问题,是他见过的最毒小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复给那名网民说: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2)有人留言评价:一本书,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而看到什么,取决于读者的内心。
阅读一本书,当它探讨的内容涉及到人性的黑白、社会的丑恶时,难免会刺激到人心的“痛点”。身为读者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请你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1)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立意】
提议教材删减,不可率性。近年来,教材出现瑕疵,广大网友举报而查处,相关事件引发了民众对教材课本的敏感。教材的内容,是教育部门严格审查是,是国家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做为读者,如果仅仅从个人阅读兴趣和感受出发,肆意指责“有毒”,是不可取的。
人物形象多样,重在辨别。文学作品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