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44(4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44(4份)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用发红包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你怎么看”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端正流量观,‘流量’变‘留量’”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经典与流行”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香菱学诗:形与神”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端正流量观,‘流量’变‘留量’”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量,原本指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指定点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后来用以描述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现在多指有多少关注度和点击量。仿佛拥有流量,就拥有人气,拥有名利,拥有想要的一切。
有的人为了赚流量而不择手段,不顾底线,踩踏红线,最终失去人们的认可,变成了“无量”。有的人挖掘人性的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圈了粉,还让流量变成了“留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披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紧扣社会热点的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的关键词是“流量”。
当下,“流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人想尽办法“蹭”流量、“刷”流量、“赚”流量。注重流量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们该要怎样的流量和怎样获得流量。我们需要的流量应当是实事求是、合法合规的而不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应当是关注社会、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噱头、追名逐利的。事实证明,走正道获取的流量才是正能量,才会长久“留量”。
【参考立意】
①流量莫流俗,流俗终无量;
②流量显人心,有品能留量;
③不让流量迷失眼,经得考验方留量;
④用好流量,实现价值;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经典与流行”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周杰伦的流行新曲《最伟大的作品》收录在同名专辑中,自经发行,该数字专辑全网销售额突破2.12亿。该曲中提到了美术史上众多知名画家及其作品,如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的作品《戴黑帽的男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等,而调查显示,人们对这些作品知之甚少,更难提鉴赏。
材料二: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络走红,在微博和短视频平台有上亿关注量。有人担心,这种矫揉造作的句式,影响了汉语的正常发展,甚至对经典名著产生错误的认知。而知名红学家夏晓宁表示,其实有时候一曲笛音就会有一段乡愁,一个林黛玉就会想起一部经典。
关于“经典与流行”,你有哪些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一《最伟大作品》无疑是流行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旋律及歌词动感时尚,画面及内涵经典纷呈,引领欣赏者在想象奇特的时空之旅中漫行,促发欣赏者更深入地去了解品味经典的魅力。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经典与流行,并非是深刻与浅薄的矛盾体,当流行借助经典的力量去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香菱学诗:形与神”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这是《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看了以后,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修养或社会现象是否也有启示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出自《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香菱作为一个初学诗者,起初 以"格调规矩'’作为分辨诗歌好坏的标准,结果发现所读的诗并非都讲 究格调规矩。黛玉作为老师为香菱答疑解惑,引用"不以词害意〃加以 解释。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因拘泥于词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放 在对话中,可理解为,区分一首诗的高下,根本点在于立意、意趣,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语言辞章的华美而使诗歌失去了本真的美,甚至歪曲了 诗歌原本的立意。
将此道理迁移至学习生活、为人修养,社会现象,可得出许多感悟和思 考。学作诗要先从立意学起,同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用发红包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你怎么看”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 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有人觉得得这个做法有新意;有人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相功利,使教育变味;有人认为……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1.审题指导:“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件事”是指“焦老师微信发红包以督促学生学习”,这要求我们的文章要紧紧围绕这件事进行论述,也就是就事论事,而不能从中引出某个观点后抛开这件事而言他。
“你怎么看”要求考生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立场坚定地站队,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只说别人的看法,题目要的是“你怎么看”,文章的主体应分析你持此观点的原因。
2.立意指导:
(1)中肯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的游戏化象征、无奈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