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46(2份)
- 资源简介:
约8580+8480字。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有积才有发,先仿而后创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在写作中,要允许模仿,只有通过反复模仿,掌握了坚实的写作技巧,才能产生一些微小却又非比寻常的差异——使你能区别于他人。但有人说,在创作领域里,受到强调和赞扬的往往是原创性,模仿则被视为罪大恶极。
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阔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原创与模仿进行了思辨讨论。前者支持模仿,一方面是认为模仿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坚实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是认为通过模仿,我们才能在不断的比较中学会辨析异同,最终找到自己的特色。后者则认为,模仿不仅仅意味着道德低下的剽窃,也会使自己失去自我。由此看,立意涉及至少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模仿中走向成功;一个是拒绝模仿,提倡原创。
试题导语中有“在更广阔的领域”这一指示,这说明写作时对于原创与模仿的思辨性讨论,不能紧紧围绕在写作领域,而应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找到素材。首先可以指出,模仿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模仿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找到创新的途径;人类文明的进步几乎都与模仿有关,如鲁班被草叶划破手指,于是发明锯子;莱特兄弟通过研究陀螺的旋转发明飞机……。其次则指出,模仿也要有原则,有方法;真正的模仿不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模仿思维、方法、策略,如疫情期间不少干部模仿直播带货促销农产品,帮助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最后,模仿虽然可行,但不能囿于模仿,而要超越模仿,进而创新、创造;齐白石说过“似我者死”,他晚年改变画法,勇于创新,画史留名;我国通过研究买来的淘汰航空母舰,进而研究出自己的航空母舰。最后告诫青少年,重要的不是是否模仿,而是如何运用模仿,如何把握好模仿和原创的关系。
【立意参考】
1.模仿是进步与原创的基础。
2.始于模仿,终于原创。
3.模仿并不高明,创新才是正道。
【佳作赏析】
有积才有发,先仿而后创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有用”与“无用”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无用之用”的独特魅力。要围绕“有用”和“无用”的关系,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
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方可肩挑复兴使命,奏响时代乐章。
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