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710字。
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3..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所体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从而思考阋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从而思考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
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很多人的生命都曾与图书馆发生过不解的情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佐良先生的《上图书馆》。
二、作者介绍
王佐良(1916— 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
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三、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