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7/6 19:47: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23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文人,他从20岁到54岁,从黑发朗目的青年到面黄肌瘦、胡须花白的老者,科举之路一走就是35年。皓首穷经为功名,一朝中举却疯癫,难怪文中有言:“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厄中之人却浑然不觉,乐痴一生。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结识他——科举痴人范进。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桑梓”“侥幸”“不省人事”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作品《儒林外史》里也反映了这些思想。
  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主干,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即揭露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利禄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小说这部分写的是广东学道周进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当时范进已是五十四岁。这让周进想起了自己曾经屡试不第的类似遭遇,心生怜悯,因此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趁无人交卷时将范进的答卷看了三遍,结果范进在童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课文内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文体知识
  讽刺小说: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如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以嘲讽、批判、揭露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黑暗的现象、事物或思想。
  2.目标任务二:理清故事情节。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1)从范进的角度梳理
  (2)从小说结构的角度梳理
  3.目标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前后,命运可谓天翻地覆。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境遇的变化,结合文中对范进中举前后自身变化的描写,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境遇的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来,胡屠户送肉
  住 茅草棚 张乡绅送范进一所房屋
  用 无盘费去应考 众乡邻搬桌凳,胡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地位 被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