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5330字。
创造宣言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难点: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精读、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导入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人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陶行知(1891-1946),汉族,徽州歙(shè)县人,原名文浚,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中伤(zhòng) 遁词(dùn) 玄奘(zàng) 懦夫(nuò)
苏彝士(yí) 豢养(huàn) 鲁钝(dùn) 灌溉(gài)
(2)读准多音字。
(zhòng)中伤
中
(zhōng)中间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塑像(朔) 茅草(矛)
(4)辨识形似字。
溉(gài)灌溉
概(gài)概括
慨(kǎi)慷慨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鲁钝:愚笨,不敏锐。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说标题。
“宣言”本义是:宣告,宣布;或(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文题的意思是:对创造的宣告,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信念。题目虽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
(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层次结构。
1.布置:文章的标题是“创造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