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同步练习29
- 资源简介:
约8120字。
10.1《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贏滕履踽,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不行:没有得到施行
B.受相印 受:接受
C.未烦一兵 烦:劳烦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非凡的智慧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C.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D.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B.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赵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可引申为缔结盟约。
C.廊庙:廊,指殿下屋;庙,指太庙。文中的“廊庙”指供奉君王先祖的太庙。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文中用于形容极短的距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游说秦国失败,资财耗尽,狼狈回家,回家后被家人轻视,从此发奋苦读。
B.苏秦苦读《阴符》,一年后学有所成,认为自己堪称当世的君子,后来成功游说了赵王。
C.苏秦受到赵王重用,行合纵离横的策略,团结了“山东之国”,也大大提高了赵国的地位。
D.苏秦苦读乃至以锥刺股,终有所成,印证了《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观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